禾坑探勝

24/9/2006 - 天陰有驟雨

繼續新界鄉土探勝,先遊粉嶺蓬瀛仙館,看看那屋脊上的願望。續到沙頭角公路旁的禾坑村,一探這個紅花嶺下的李氏村落,遊走田野間的小徑,感受那份寧靜的鄉土氣息。最後順道一遊粉嶺圍,欣賞風水池上的圍村倒影。

一大清早,來到粉嶺火車站,先往蓬瀛仙館一遊。由於時間尚早,來參拜和遊覽的人不多,走來特別舒適寧靜。由於有裝修工程,將守護山門的王靈官圍起來。未能一看這獨特地建於半空中的靈官殿,真是有點可惜。遊罷大殿後的洞天福地,讀一遍那太上道德經,登上觀音殿,近賞那兜率宮的殿頂。平日見過無數次廟宇殿堂的屋脊,也沒有留意脊上的裝飾。最近從講座中方知,原來這些仙獸裝飾,也有一定的學問,難怪有人以此寫了本「屋脊上的願望」。這些傳統建築,其實也包含了不少學問,只是現代人對此已不太認知了。

回到火車站,乘坐往沙頭角方向的78K巴士,來到禾坑站。步過公路,往回走一小段,便可沿朝下走的車路,直達上禾坑村。村內房屋也有不少,但卻出奇地寧靜,看來這兒一帶的村落都較少人來訪,故此仍能保持那份鄉郊味道。入村先到那有一段風水傳奇的祠堂一遊,並看看恭奉曾對李氏家族有極大貢獻的陰陽妙術大師李三友的神位,神遊一下昔日那段傳說。

離開祠堂,續往前走,便是已被列為法定古蹟的鏡蓉書屋。這所清初的書塾,建築雖簡單,但已能反映昔日簡樸農家對子孫教學的重視程度。難怪開基祖先選址建村時,對風水也相當講究,希望能得到寶案庇蔭,冀盼後人能取得一點功名,展揚家聲。

參觀過書屋,回走至村口,沿田野間彎彎曲曲的小徑,接走下禾坑。由於農耕式微,田野已被荒廢,幸好長滿了薑花,配合盛開時間,四野傳來陣陣清香,令人心曠神怡。走約十分鐘,便來到下禾坑村,先沿村前小徑往左走,來到一所名為「發達堂」的古老大屋。這所大屋建於1933年,看來保持得很好,仍有村民在此居住。由於是私人物業,外人不得入內探訪,只好從屋前的那片池塘前,在豔麗的水浮蓮襯托下,欣賞這所頗有氣勢的大屋。走回村口,來到簇新的祠堂。一幅長長的山水壁畫,為平淡的祠堂添上一點旅遊味道。站在祠堂前,仰望紅花麻雀嶺,領略那寶案山形,不禁對風水之說增添幾分尊重。

水浮蓮

沿車路走出沙頭角公路,在細雨紛飛下走至鹽灶下。看不見白鶴群,田野間的菜苗仍在插種中,相信村民也要暫避雨勢,來趟午休。順道遊罷關帝廟,原想登上海背嶺繼續行程,但雨勢絲毫未減,只好改變計劃,坐小巴回粉嶺,轉遊市中心的粉嶺圍。

粉嶺圍為新界五大族中的彭氏於明朝萬曆年間所建,也算歷史悠久。現在四周雖已變得城市化,但仍保持著那村前的風水池,和幾尊古炮,為拍攝提供了不錯的背景。圍牆上的品字形白色圓點,據說是和風水有關,詳情還有待考據。至於彭氏宗祠和思德書室,由於門禁深鎖,未能入內參觀昔日文物,真是有點可惜。由於圍村鄰近新市鎮,鄉郊味道已蕩然無存,歷史雖悠久,但反沒有禾坑村的那份寧靜可人的氣氛,看來這也是城市化的一大代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