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步看舊樓

31/12/2009 和 14/1/2010

深水步(抱歉,未能打出那個香港常用字!)位處九龍市區,但在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前,仍屬中國管治,而中英邊界就是今天的界限街。當時的界限街由深水步海邊開始,一直延伸至九龍城海邊,但現在的界限街,東西兩盡頭都已遠離海岸,反映了填海帶來的演變。昔日的農鄉漁村全已消失,但上世紀早期的一些建築,仍有不少留存至今,部份更已被列為歷史建築,頗值一看。

深水步軍營

1898年租界拓展後,英軍很快便在深水步建立軍營,至日治時成為戰俘營,之後又曾作越南難民營,其用途可說是反映每段時期的歷史。到了今天,軍營已全消失,變成商場住宅和公園,要懷緬其歷史,只能靠深水步公園內的兩塊紀念為香港作戰及在戰俘營中犧牲軍人的植樹碑了。

深水步警署

建於1924年的警署,至今仍保留其初建時的用途,可算是區內最有歷史意義的建築了。

深水步的廟宇

區內現有三所廟宇,分別為武帝廟、天后廟、及三太子廟(旁為北帝廟),皆建於光緒末年前,至今有過百年歷史。擠身在高樓大廈間的古老廟宇,雖隨著時代發展而盡歸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信眾亦不算多,但仍是昔日民間信仰的一點印記。值得一提的是武帝廟為九龍市區中唯一供奉關帝為主神的廟宇,相當特別。此外三所廟宇皆於側殿供奉包公,莫非昔日此區特別多不公及冤情,要祈求包青天來解決呢。

深水步舊建築

除了已準備活化再利用為中醫藥保健中心的雷生春外,在去年三月古物古蹟辦事處所評級的1,444幢歷史建築中,也有好幾幢是在深水步區的。當中包括建於1930年的公立醫局,和不少建於戰前的唐樓,分布在各條街道上。趁這些舊建築還未消失前,頗值得逐一探遊,細味昔日的建築風格及唐樓風味。

眾多街道中,詩歌舞街的名稱相當有雅意,但原來其中文名稱是來自英文音譯,而其英文原意卻是有著無花果的意思呢。

除了唐樓外,還有建於1929年的寶血女修院和1960年的北九龍裁判法院。法院已於2005年關閉,正進行復修,從而活化為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至於嘉頓大廈,則肯定是不少新界人昔日出市區的必經之地,其頂上鐘樓亦是一大特色。值得留意的是大廈後的街道,原來名為「九龍道」,此小街竟得此大名,相當有趣。

深水步的石頭

除了歷史建築外,還有一些地界石,收集如下。

軍部地界 - 位於深水步公園門外,相當特別,不知是何時豎立呢。(MOD - Ministry of Defence Lot)

N.K.I.L. 4515 - 位於電話機樓外牆腳,代表 New Kowloon Inland 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