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泮涌行船

23/2/2008 - 天陰,間中有雨

泮涌是大埔一條較早期的鄉村,昔日村前就是海邊,村民以捕魚耕作為生。村內約有四十戶,分為麥、葉、羅、陳四姓,以輪甲形式,每年十戶(昔日為八戶),負責當年的活動和財務,其中元宵期間的添丁點燈燈花會為主要活動。活動雖以燈花會形式進行,但亦有在圍門前設置神壇,並有「酬恩洪朝」的字句,甚有祈神酬恩的社祭儀式的味道。整個活動由正月十四日的接神、升燈作開始,然後在十五日分派新添丁戶所安排的丁肉和享用丁酒宴,到十七日行船和十八日的送神作為結束。整個活動,沒有喃嘸道士參與,由當年的十位甲戶代表作為神首負責安排和執行。

錯過了前段的活動過程,只能在十七日去看看行船。一直以為這個行船儀式是正月十九日天姬(天機?)誕的活動,但據村民解釋,正式天機誕活動應包括每戶在門前插桃枝大蒜,但現在已沒有繼續,因此這行船不算是扒天姬。無論儀式名稱為何,過程和目的卻是差不多,由神首捧著紙船在鑼聲伴隨下走遍全村,讓每戶村民將代表污穢的雞毛、四色豆、和黑炭,連同元寶放進船內,並給與利是讓工作人員分用。最後紙船被捧到村外街旁火化,以示送走污穢不潔。

行船活動由下午一時開始,至下午二時化船為結束,大致上和其他村落相似,但其中也有一些較特別之處:

1. 神棚掛有一尾紅衫魚,據村民說是作為代表昔日村民以捕魚作業的生活。

2. 行船前先捧船遊走圍村一圈,代表行大運,不知和其他地方舉行太平洪朝時的「咒土地」有否相關。

3. 行船時有五名村民(應是小童,但今年其中一位為八十老翁,仍十分精神並有返老還童的意味)手持令旗伴隨,似有天兵護航的味道。

4. 行船前由甲戶中的長輩為每位持令旗村民,以木杯輕敲頭,然後擲勝杯(附上片段),相信是確定神祇認可作天兵護航吧。

行船結束後,村民隨即在圍門前拜天地並送走主要大神,而其他社壇土地則留待至十八日才進行送神,可見官分大小,神靈也是一樣呢。

整個早上,除了旁觀行船活動外,村民亦很友善熱情,不但帶大家到井壇社壇講解村落歷史,並展示負責甲戶所保存的紀錄和活動程序,其中包括鄉規簿和民國初年的進支簿,對瞭解昔日鄉村生活,很有歷史價值。此外還發現泮涌也有十年一屆一宵期的太平清醮,下一屆應是在2012年吧。看來香港不少鄉村仍保留著反映昔日社會和生活的傳統民俗活動,當政府和社會大眾都那麼高調地關心私人物業的景賢里時,又有誰人會對我們上百年的活生生傳統看上一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