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遊村

6/7/2008 - 天晴,轉下大雨

周中天氣雖很好,但到了周日的行山日子,又變得不穩定。早上雖見陽光,但亦有不少烏雲,為了保險,決定不上山,改去遊村。今次的目標是由鄧姓村落的鶴藪圍出發,遊走東山下、獅頭嶺、新屋仔、丹竹坑,最後出沙頭角公路,以同是鄧姓的大塘湖和萊洞為終點。

位於石坳山下的鶴藪圍,是由原居於沙頭角禾坑的鄧氏於乾隆年間遷居而建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村內除了村前的鄧氏宗祠及背後的一排古舊房屋外,還有一座更樓,在新界村落中已不多見。村前的大片田野,襯托著一排村屋,加上石坳山為背景,景色相當不錯。

與石坳山為鄰的南山,其山腳便是東山下小村。南山下是東山下,山名和村名頗不吻合呢。這村規模雖小,但鄰近丹山河,並深藏山野,環境很舒適。

同樣位於丹山河畔的獅頭嶺,在龜頭嶺山下,名字同樣有點分別,真奇怪。這村有王氏和溫氏兩所宗祠,都維修得很好,正如溫氏宗祠的對聯所言,應是後人的功德吧。

至於在南涌郊遊徑起點的新屋仔村,村屋很簇新,但卻保留傳統圍村設計,有祠堂、圍牆和圍門,而圍門更供奉伯公神位,相當特別。

離開新屋仔,步向丹竹坑,看著龜頭嶺上一片白紗飄過,心知不妙,果然不到一分鐘,便下起雨來。起初在大樹下,持傘避雨還可以,但隨著雨勢加劇,只得走進丹竹坑老圍的圍門內暫避。由於下雨,未能細遊這村,不過村旁的社稷大王神壇,規模不小,而圍門直入村的盡頭,是一座被三幅牆圍著的基座,並有人在此供奉,只是沒有任何神位,頗為奇特。翻看舊版郊區地圖,老圍內有廟宇,但在新版中已不復見,這基座會否便是昔日廟宇所在呢。可惜在這大雨天,無法找村民一問,只好留待日後再作考據吧。

雨勢稍減,便離開丹竹坑,沿車路步出沙頭角公路,續走大塘湖和萊洞。兩村皆為新界鄧氏大族的本地分支,和大埔頭鄧氏應同屬一房。大塘湖宗祠內放有古老農耕工具,和村外新建的新穎村屋,形成強烈對比。

至於萊洞,祠堂前還有個大風水池,村內亦有一些六十年代的村屋,很有當時的鄉村特色。萊洞村規模不小,但在綿綿不絕的大雨下,連相機鏡頭也開始保不住時,實難有心情再作探究,只得以這鄧氏村落作終點,和首站的鶴藪圍,來個宗族的首尾呼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