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日落

23/7/2009 - 天晴

是日大暑,天氣不錯,於是跑到白泥看日落,順道在規劃署舉行「改善流浮山鄉鎮及鄰近地區研究」的展覽及論壇之前,到流浮山一帶看看。由輞井村輞井圍出發,先看兩姓宗祠和玄關帝廟,接走訪雲浮仙觀,然後登上仙觀後的小山崗,眺望深港西部公路大橋。沿山脊下走鰲磡,經新慶村到流浮山大街。接近黃昏,乘小巴至白泥,步出水退後的泥灘,欣賞日落。想不到非假日的日子,也有幾十人在此看日落,頗為熱鬧。

輞井的一圍一村位於新界西北,屬元朗屏山鄉,和天水圍新市鎮只是一河之隔。從元朗泰豐街乘坐35號綠色小巴往尖鼻咀,於途中輞井村下車。村前的李張宗祠,是個兩姓宗祠,頗為特別。至於鄰近的輞井圍,歷史更悠久,是廈村鄧氏於四百多年前分遷所建的,至今還保留著古舊的圍門和神廳。村旁還有一所玄關二帝廟,供奉北帝和關帝,內有康熙年間銅鐘,足見此廟的歷史。圍村附近的田野,不少已改建為三層式村屋,鄉郊味道已漸漸減退。(延伸閱讀:《郊野探索》第二十期的「天水一隅輞井圍」文章)

沿車路步出深灣路,往流浮山方向回走一會,便可轉入分支車路,前往雲浮仙觀。此觀創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供奉呂祖等神衹,環境倒也不錯。循車路繞走至觀後,接山徑登上後山,可俯瞰仙觀全景,並可眺望深港西部公路大橋,景觀相當遼闊。至於另一邊,則是大廈林立的天水圍新市鎮,原來是那麼接近的。這山雖不高,但由於有不少山墳,因此山徑也算四通八達,更吸引了一群風箏愛好者在此駐紮,相信是鄰近的街坊吧。

稍事休息,便沿山脊小徑朝南走,經過墳區,便下降至山腳的鰲磡村。接上車路,步出流浮山道,前往流浮山大街。途經新慶村,發現村旁一座供奉北帝的神壇,北帝神位頗高,一般都是供奉在廟宇神廳內,如此開放式的神壇,也算特別。來到流浮山大街,由於並非旅遊時段,遊人不多,街上不少店鋪都已關門,隨著「改善流浮山鄉鎮及鄰近地區研究」的討論開展,不知會對這傳統海鮮飲食遊客區帶來甚麼變化呢。穿過寧靜的大街,便來到滿布蠔殼的海邊。正值潮退,大片泥灘展現,和對岸深圳的高樓大廈的距離拉近了很多。有漁民更踏灘走至遠遠的海中心,足見泥灘的規模。

欣賞過泥灘景色後,已近黃昏,便循大街步回車路迴旋處,乘坐小巴入白泥,欣賞日落。在上下白泥之間,有大片泥灘,是欣賞日落的好地方,難怪即使非假日,也吸引幾十人來此。欣賞日落,相當講運氣,看到怎樣的斜陽和紅霞雲彩,實在難以預料。今天的運氣也不錯,雖不見璀璨嫣紅,但日落後西方天空的一層火紅,倒映在泥灘水池間,現出動人的紫紅,色彩相當吸引,總算有點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