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歷史的大宅

一些已成歷史的昔日富商大宅,未隨家族轉變和社會發展而消失,並得到政府保留作歷史建築的保育發展。其中的虎豹別墅和景賢里,可作為其代表例子,兩者皆因準備作保育活化而舉辦開放日,既讓市民參觀,亦順道收集對其未來活化使用的意見。

景賢里 - 17/4/2011

建於1937年,位於半山司徒拔道,原名「禧廬」的景賢里,先後為富商岑日初和邱子文所擁有。此中西建築風格兼備的大宅,於2007年因拆卸工程而一躍成為報章頭條,並隨即引起社會對私人歷史建築保育的突然關注。結果政府通過換地安排,將物業歸公,並將之列為法定古蹟。經過兩年多的復修,政府開始為其日後活化的討論作準備,舉行開放日,讓市民大眾入內一看這引發爭議的歷史大宅。有關景賢里的資料,有興趣的可看看「文物保育網站」的介紹,在此只登出參觀時的相片。參觀過後,倒對此建築之保育,有點迷惘。究竟其價值,是建築之風格及技術、復修工程之成功、還是作為私人歷史建築保育發展之新里程,實在攪不清。既非名人(雖是富商,但相信九成以上香港人不認識他們吧)故居,亦無大眾市民的集體回憶,至今亦只餘下建築結構,大部份裝飾只為復修成果,那麼我們付出的土地交換、復修支出(雖說是前業主負責,但總不會是免費的,可能只是通過某種方式作交換吧)、及日後保育活化及維修的經費,該如何作平衡,頗值得思量。

虎豹別墅 - 5/11/2010

位於大坑道的虎豹別墅,為東南亞富商胡文虎兄弟於1935年所建,有四層高大宅和私人花園。其旁原為開放給公眾的萬金油花園,藉以發揚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其中的塔樓和十八層地獄雕塑,更成為不少人的集體回憶。可惜花園已於2004年拆卸改建為豪宅高樓,已餘下主樓大宅,為政府擁有,作為歷史建築保育。為了作活化使用安排的研究討論,故舉辦開放日,讓市民參觀此主樓和私人花園,借此收集市民意見云云。其實大宅只是某昔日富商的起居,對市民大眾,其實沒有甚麼回憶價值,何況至今只餘下建築外殼,難讓人感受其歷史或社會價值,但結果卻得以保留,並要為其活化作籌謀,反而更具集體回憶的萬金油花園,早已消失,實在有點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