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蹤新推介
天后誕熱鬧再現 5/2023
天后誕一向為眾多神誕中有最熱鬧的慶賀,港九新界各區都有不少活動,可惜過去三年,因疫情而取消了。今年疫情減退,各地復辦慶祝活動,氣氛比之前似乎更為熾熱,不知是否屬報復式的慶賀。今年先後到屏山鄉、大樹下、屯門和青衣,感受各區的賀誕氣氛。
炎夏已至,尚未適應在烈日當空下郊遊,只好選走輕鬆的短路線。過往曾走上舂坎山,但倒未探過魔爪石,於是選經此奇石登山,在山脊上欣賞一眾石景,然後經軍事遺跡下山,探探已變成郊遊地點的昔日炮台。之後走至舂磡角道迴旋處,穿過馬坑公園,下走熱鬧的赤柱。
蒲台閒遊 16/5/2023 - 天陰
三年前於天后誕前到蒲台一遊,為的是看看因疫情而取消了神功戲的孤單戲棚,疫情過去,雖無緣於誕日來趁熱鬧,但也於戲棚尚未拆走前,重溫戲棚屹立岩岸的奇特景象,並剛好看到棚頂降旗的一幕。今天天氣欠佳,難看遠景,幸好無阻欣賞島上的石景,悠閒地作輕鬆遊。
北帝誕適逢周末,不少廟宇都有慶賀活動,其中長洲玉虛宮有不少信眾來進香,加上之前因疫情而停辦了兩年的神功戲回復演出,更添熱鬧氣氛。至少位處市區的灣仔玉虛宮,也有祈福法會,吸引不少善信來參與慶賀活動。
川龍小丑過碗窰 26/4/2023 - 天晴轉陰
川龍和碗窰,分隔於大帽山兩邊,但不約而同都保留著昔日天主教傳道的痕跡,趁天氣涼快,來趟串遊,順道探探小丑。從川龍起步,先探外牆上仍見天主堂字句的樓房,字句不知是昔日的留痕,還是近年的印記,不過據說此建築建於六十年代,代替了建於1932年但於日治時被毀的小教堂。至於村口的貫文學校,又見工程,尚記得2018年曾翻新作藝術展覽,但隨著活動結束,已回復荒廢,今趟施工,倒不知又作何用途呢。步至郊野公園管理站,拾級而上,經響石墳場走至半山,轉接相思林徑,繞山走至小丑石,探探這已難見天日的奇石。續繞山走一段,來到十字路口,轉左上行,過石天門和肥豬石,走至巨石四布的山野。朝著大帽山上的波波,續往上走,接上麥徑車路。過了雷達站閘口,開始下行,順道探探已被塗污的貓貓,然後經鉛礦坳接衛徑下走碗窰。先探樊仙宮,然後走至廟後的山坡,看看只餘一道殘牆,按村民說是百多年前的聖伯多祿小堂遺址,正好和起點的川龍天主堂來個首尾呼應。
又到坪洋白茅的季節,到村後田野欣賞茅草外,順道一探附近樹林中的關帝廟和踏步徑上的咚咚石。之後到鄰近村落探遊,先後到禾徑山村欣賞樟樹群,經瓦窰頭過東風坳到竹園,最後到香園圍看看更樓。村前大片農地已被平整,相信是建屋發展的前奏吧。
純陽黃嶺遊 10/4/2023 - 天陰,間中有陽光
天色稍為明朗,又不太熱,正好往山上走。從新娘潭走八仙嶺自然教育徑上接衛徑,踏純陽峰北脊直登山頂。沿山脊過黃嶺,俯瞰汀角一帶景色。之後過屏風山,下走平頂坳,循南涌郊遊徑下降至丹竹坑。純陽峰北脊,路徑明確,是登八仙嶺的捷徑,只是沿途景觀變化不大,稍有點單調。至於黃嶺,登臨過不少次,不過今趟卻見多了部太陽能唸佛機,近年在郊野見過唸佛機好幾次,未感詳和,只覺破壞了大自然的寧靜而已。
連日驟雨雖停了,但怕山徑仍泥濘,於是來點輕鬆走。曝罟灣的半月堤圍,一向吸引遊人來訪遊,趁天陰再來走一趟,順道探探上窰和起子灣,然後繞走至南風灣,踏郊遊徑回到上窰,完成輕鬆短遊。
霧中青衣上香 6/4/2023 - 天陰
一連個多星期的陰天加驟雨,令人卻步山野,見雨停了,雖未放晴,便到青衣上三支香,貪其全是水泥石級,下雨也問題不大。從美景花園上細山,沿脊上三支香,然後循原路回走,下降青華花園。山腳視野尚可,但登上三支香,便盡在雲霧中,只能感受林中霧境。雖無甚遠景,但全程皆是石級,上上落落,作為運動,倒也不錯。
天氣不穩定,天文台預告有驟雨,但早上見天色不差,更有少許陽光,於是到大刀刃走走。從嘉道理農場起步,尚清楚望到大刀刃全貌,豈料登上第一個山頭時,發現已被雲霧包圍著,全無景致。一直走至北大刀刃,沿途不少山坡已修建了梯級,令行程更輕鬆。到了涼亭,雷聲漸近,速速下走至箕勒仔,踏上水泥小徑,黃雨即至,下降至山腳,已全身濕透。
宗族春祭2023 農曆二月
新界不少宗族仍維持著於農曆二月時春祀祭祖傳統,以表達敬祖念宗,維繫宗族關係和對族中長輩表示尊敬的意義。十多年前曾作記錄,今年重探,先後走訪粉嶺彭氏、上水廖氏和廈村鄧氏的春祭活動,重溫過程。每處地方的拜祭儀式繁簡和祭品擺設多寡雖有不同,但祭祀基本意義相若。至於昔日的分胙肉,部份已改為派發現金,對參與的父老來說,可能更實際了。
天色陰暗,登山難有好景致,於是到石澳,走走大頭洲,欣賞奇石。連接大頭洲的藍橋,因受山竹所破壞,已於兩年前重建了。先走藍橋,過橋到大頭洲後,有水泥小徑直登山頂涼亭,眺望海中的五分洲。途上可見一些奇石,但間中離開主徑,走至海邊,可看到更多石景,當中包括頗受遊人青睞的米奇石室。賞罷石景,回到藍橋,走到石澳海角郊遊區,欣賞被海浪侵蝕而成的岩岸,悠閒地消磨半天。
牛池灣鄉三山國王寶誕 16/3/2023 (農曆二月廿五日)
疫情影響減退,今年雖未復辦神功戲,但大會於正誕日安排樂師來打牌子,並有落地賀壽表演,增添氣氛。到了中午,值理會成員向神祇祝壽,亦進行卜杯選總理。
蕉徑古洞觀音誕2023 10/3/2023 (農曆二月十九日)
隨著疫情漸過去,觀音誕慶賀回復熱鬧,先後到蕉徑和古洞,感受賀誕氣氛。蕉徑龍潭古廟前,各花炮會都帶同醒獅麒麟來進香,並參與抽炮活動。至於古洞,適逢賀誕七十周年,特別安排龍獅表演、盆菜宴和神功戲,只可惜前幾年曾舉行的搶花炮,今年就取消了。正誕日還安排了落地賀壽演出,只可惜和蕉徑抽炮差不多時間進行,只能二選一了。
雷公田賞紅棉 11/3/2023 - 天晴
去年因疫情,無緣到八鄉軍營欣賞紅棉,今年重新開放,還加了Kapok Road的指示,吸引不少遊人來賞花兼獵影。賞花前,先到凌雲寺,看看新建的山門。剛巧碰上觀音誕法會,寺內傳來陣陣誦經聲,增添氣氛。到軍營探紅棉後,續到雷公田的引水道,觀賞盛放的禾雀花,作輕鬆半天行
又到馬鞍賞杜鵑的日子,今年較往年早了點登山,看看花況。不知是否花期不合還是今年盛放不再,沿途杜鵑不多,礦場脊頂也僅見極少量羊角杜鵑,只好到馬鞍山頂俯瞰十四鄉的翻天覆地景象。由於是非假日,加上「在家工作」的安排已減少了,山上遊人不多,牛群可躺臥在假日被遊人霸佔的昂平草原上,享受大自然的寧靜。
遊谷探埔上金龍 5/3/2023 - 天晴
繼之前的「谷埔願景」,又來一個「遊谷探埔」的項目。前者為港大建築學院所展開的村落保育研究,曾開放啟才學校作展覽,當時的陶瓷藝術裝置仍留在灘岸上。至於後者,則為中大建築學院的研究復修,將位於谷埔五肚的村屋修復作保育基地。兩者加上理大設計學院的「重聚谷埔」,皆為鄉郊保育資助計劃下,同樣以谷埔作核心的項目。保育研究是好事,但個別項目能否延續並為鄉村帶來重生,倒也不易。五肚位置偏遠,未必吸引遊人來訪,今趟來探,順道走村後山徑,直上金龍脊。先往竹林隧道走走,然後沿山脊下走雞谷樹下。除了俯瞰谷埔外,尋找途上的雞谷樹界石也是樂趣,今趟在另一位置找到另一塊界石,也算是意外收獲。
經過三年疫情後,節誕活動復常,今年的洪聖誕,幾處地方都安排熱鬧慶賀,並冠以文化節和嘉年華為名。龍獅表演、神祇出巡、神功戲表演,到搶花炮都重現,為節誕增添不少氣氛。先後到了鴨脷洲看巡遊,和河上鄉看落地例戲和搶花炮,只可惜滘西的醮會和抽花炮就無緣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