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走飛鵝探義塚

26/10/2009 - 天晴

重陽節,繼續郊遊探墳,先探樂善堂義塚,續訪百花林國父母親楊太君之墓,然後踏飛鵝山道輕鬆上山,欣賞西貢和九龍景色。下山選走沙田坳道至獅子亭,轉接小徑經觀音廟下達慈雲山屋苑。

樂善堂義塚,位處清水灣道井欄樹附近,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為殮葬當時因瘟疫而死的人而設。時至今天,樂善堂總理及其他代表,仍會每年到墳前進行春秋二祭。探遊時剛好遇上為準備秋祭作除草等打理工作的朋友,方知原來僅是一個夏季,墳頭已是雜草叢生,得花上整整一個早上作清理,方能令墳頭煥然一新。至於在墳地外的一座「八位無名氏之墓」,究竟是因何事及向何人作拜祭,則有待考據了。(按趙雨樂和鍾寶賢主編的《香港地區史研究之一:九龍城》一書中第106頁中所言,「樂善堂早年義塚,散佈在鑽石山和井欄樹一帶,考其源流,最早設於光緒二十年(1894)春,亦即香港鼠疫為患至烈之時。一九五五年秋始重修西貢井欄樹的義塚。位於鑽石山墳場附近的義塚碑石,...及後興建屋苑,原址亦遭夷平。」)

循墓外小徑直往山上走,便會接回飛鵝山道,在豪宅群間前走至百花林道。沿此車路下走一段,便來到指示前往百花林的山徑。踏南陔徑往上走,便會來到百花林墳區,而國父母親楊太君的墓地就在涼亭旁。據說這地為風水名穴,楊太君離世下葬於此後不久,革命便成功,而國父即成為總理。如此好風水,難怪周遭墳墓滿布,相信不無沾光之意。至於旁邊的涼亭,據說也和風水有關,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大可來研究一番。撇開術數之說,站在山墳前,景觀的確相當開揚,賞景也感心曠神怡,應該也是處福地吧。探遊時巧遇一位有心人,特來拜祭,可見仍有不少敬重國父的市民。

離開百花林,踏小徑走回飛鵝山道,繼續上行至大老坳。在此可欣賞東洋山景色,和延伸至蠔涌的山勢。山腳的基維爾營地牌坊旁有一堆水泥建築,相信應是戰時軍事遺址吧。這兒涼風陣陣,山色秀麗,成為不少遊人停留休息之地。由此再走一段斜坡,便來到東山。輕登上觀景台,前瞰西貢,後望九龍,加上象山飛鵝連綿山勢,而附近又可停泊車輛,難怪吸引不少遊人留連。

沿環山車路步過大老山,漸往下走,途中可全瞰九龍市區景色,可惜煙霞很大,景觀變得灰濛濛,維港難現,相當失色。來到分岔路口,選走沙田坳道,繞經吊草岩和慈雲山,來到沙田坳的獅子亭。這兒非常熱鬧,涼亭士多公廁,都滿是遊人,難享片刻寧靜,只好速速離開,棄車路而轉走往觀音廟的石級路。畢直的樓梯,直下達至回頭是岸,在此經過大士殿,入內探遊水月宮和大雄寶殿。由於是重陽,不少孝子賢孫到來這兒的骨灰龕拜祭先人,令平日冷清清的廟宇,來得熱鬧。離開觀音廟,續踏石級,很快便下達屋苑,結束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