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坑頭安龍清醮

5-6/1/2008 - 天晴

晴朗的周末,在上水坑頭村欣賞了一個歡欣愉快,兼很有特色的安龍清醮。這個客家村每十五年一屆的醮會,到今年已是第十二屆,規模雖不算大,但全村村民一同參與,盡現村民的團結和對鄉村傳統的重視。這次是第一趟參與客家兼佛教儀式的醮會,而且是安龍清醮,和大部份鄉村的太平清醮,稍有不同,特別是趕龍和安龍儀式,更是很有特色。醮會由周六的中午開始,到周日的中午結束,可算是一日醮,而活動和法事亦相對濃縮緊湊,令全程氣氛熱鬧,絕無冷場。加上村民非常熱情和好客,亦毫無保留地暢談村落歷史和以前醮會的點滴,令一眾旁觀者都得到極大滿足感。(後註:按蕭國健和蕭國鈞合著的「族譜與香港地方史研究」一書中,提到昔日在坑頭村現址,有「隔圳墟」墟市,為河上鄉和燕崗侯氏所設,比石湖墟更早,後被石湖墟取代而消失。另外,在Hugh Baker的「A Chinese Lineage Village - Sheung Shui」一書中也有提到隔圳墟,並提到新安縣志村落表中,河上鄉附近有「隔圳村」,兩者或有關連呢。可惜此墟的歷史,已難以考據了。)

醮會的前一天,村前空地的醮棚仍在籌備中。

醮會由中午請神開始,在麒麟陪同下,分別迎請大王爺、觀音和村內外的一眾伯公。部份伯公所在地,如非跟隨村民前往,實在難以知道。其中不少伯公的名號都是鄉村的昔日地名,如大松麻、門樓和對面嶺仔等,實在很有鄉土氣息。

請神完畢,便由法師開始進行開光,安旛,上香等法事。雖然聽不懂用客家話進行的法事,但見村民齊集參與,可見這醮會是屬於所有村民的,並非單由主辦組織和法師來進行。

接著便是需點體力的趕龍儀式。過程只限男丁參與,由村內一眾年青人,以紅帶相連,用有趣的小鴨子作頭,生雞作尾,由醮場跑山徑跨過村後小山崗,到昔日稱為大松麻的田野旁樹林作法事,然後跑回醮場。據年長村民說,這儀式是把保佑村落的龍請回來,參加法事,所以叫做趕龍。至於會否有其他意義,就有待考據了。

趕龍回來,便由法師進行上表,同樣地全村男丁盡站在法師背後,向神祇作拜祭。最有趣的是餵功曹馬吃齋,和其他醮會中的敬酒又有點不同。

接近黃昏,便是放水燈和放生。大家浩浩蕩蕩地走至村旁雙魚河的大水坑,在那兒進行法事和儀式。其間年長法師拿著雞蛋做了一些法事手勢,雖不明白其用意,但動作很有氣勢,相當吸引。接著是放水燈,據說拿到這些紙摺水燈小船的村民會添丁,難怪大家十分雀躍,在好像一早已有默契的氣氛下,取得水燈的戶頭都興高采烈地捧船回家。被放生的是相思小鳥和幾尾金魚,然後村民點燃小紅燈,帶回「山大王」壇前供奉。

至此大家都要休息,亦是盆菜齋宴的時候,村民盛意拳拳地讓我們這群旁觀者一起品嘗,真是好客。在黃昏暮色下,一同分享村民的歡欣,真是令人難忘。進餐後,繼續法事,先是頭壇,迎神,拜觀音,然後是讀榜。

謝旛後,法師繼續進行拜洪名懺、完堂、送師的儀式,然後在三層檯面疊成的高台上進行散花。法師居高臨下,拋出各種齋菜作施食,又是一大特色(附上「法師登壇」片段)。法事結束,便來到全晚高潮的化「山大王」。在其他醮會中被稱為大士王,在此則被喚作「山大王」,由村民抬至醮場空地,背村朝西,然後火化。看著火光紅紅的山大王,和漫天紙絮和火花,煞是好看,為第一天醮會的結束,添上一份美麗。

封山印

第二天早上的活動,請看「送神、化榜和安龍儀式」。